2011年2月16日 星期三

216【楊定一.面對減重的迷思】‧

216 楊定一/面對減重的迷思
2011/02/13
【聯合報/楊定一】

冷氣團一波一波的來,民眾外出活動與運動欲望減少,而且因為假期一個接著一個來,聚餐機會增加,很容易攝入高熱量、高脂肪食物,以致於冬季對於多數人來說,不知不覺中增加幾公斤的體重是很容易的事情。

但如果不刻意去處理這些多出來的體重,最後演變成肥胖,那就不只是身材外觀美醜的問題而已。

楊定一/長庚生技公司董事長、長庚大學、長庚技術學院、明志科技大學三校董事長。


事實上,肥胖已成為現今人類最重要的健康問題之一。光是美國一地,已有三分之二以上的人口過重,超過三分之一的人達到臨床病態肥胖的標準,而世界各個角落,包括台灣,很快就會追上美國的標準。環顧四周我們會發現,肥胖已經是一種流行疾病,無論性別、年齡都難逃其魔掌。

根據美國國衛院和各大醫學中心所執行的各項研究,美國前十大死因中,有六個與飲食及肥胖有關,包括心臟病、癌症、中風、高血壓、糖尿病和動脈硬化。

同樣的情形,由衛生署每年公告的台灣國人十大死亡原因中,肥胖也是眾多慢性疾病共同的重要危險因子,因此光是減重這個動作,對於降低幾項常見疾病危險性的成效而言,便已超過其他所有危險因素的總和。

肥胖會導致健康問題和疾病,已經是個不爭的事實,重點是,我們該如何面對肥胖、處理肥胖。

許多專家開發了各種解決肥胖的方法,大部份都由節食或斷食著手,但是,即使是名氣不小的減肥餐,也不能保證減肥成功。其他的減肥方法,還包括使用瀉藥,也只是暫時性的減輕體重而已。而一般人在面對肥胖時,總是希望可以找到一種最簡單又最快速的方法來減肥,祈望有那麼一天,可以出現一種神奇的萬靈丹,從此解決肥胖的困擾。

許多民眾認為肥胖應該跟基因有關,但事實上,從過去我們的研究發現,比較多的肥胖者並非基因的缺陷造成,即使他們的代謝的確改變了,但改變並不完全來自於基因的缺陷。所以我們可以說,大多數的肥胖病例是因為身體代謝率的改變,以及環境因子和生活型態共同影響的結果。這個觀念很重要,與其我們每年花大筆金錢在不必要的檢驗上,不如以同樣花費應用在如何建立一些正確健康的行為,相信會更有意義也更有效率。

我們認為,肥胖不只是飲食的問題,而是身心靈整體失衡的結果,也就是一種生活習慣造成的問題。

既然肥胖不只是營養失衡而已,而是身心失衡所造成的結果,所以,要解決肥胖的問題,應該徹底改變個人的生活形態,包括飲食、運動、呼吸、消化、人際關係、乃至於個人的思考模式。

唯有整體的改變與投入,才能夠真正達到減輕贅肉又不復胖的效果。如果不能徹底改變個人的習慣,任何減重方式都是徒勞無功。

每個人都希望永遠過著健康的生活,但體重控制這件事絕對不可能「永久有效」,而是要一輩子追求。因此,任何有利於體重控制的健康行為都必須讓它成為一種日常習慣,才能真正遠離肥胖威脅。


.





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